新闻资讯

“总督衙署说廉政”系列9 勤于治河刘于义

“总督衙署说廉政”系列9 勤于治河刘于义

清代雍乾、时期,有一位两次署理直隶总督,却在直隶省坚持治水前后近十六年的著名大臣,他就是刘于义。刘于义 (?一1748),字喻旃,号蔚冈,江苏武进 (今江苏常州市)人,康熙五十一年(1712)进士,选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。在翰林院很有文名,凡他撰拟的文稿都符合皇帝的心意。

直隶总督刘于义画像

心系民事 解除民苦

雍正元年(1723)命刘于义值南书房,一年中,迁中允,升侍讲,选派出任提督山西学政。他不同于以文字取宠的文学侍从,而是留心民事,体贴百姓的疾苦。刘于义看到山西因为没有粮食储备,每到青黄不接,百姓就忍饥挨饿,就向皇帝上疏,建议每年以钱粮损耗为名、自正税外向百姓附加征收的“耗羡银”中拨出四万两。在太原、平阳(今临汾)、潞安(今长治)、大同购米贮仓,春季平价售给缺粮农民,秋后再购进补足。雍正帝命山西巡抚伊都立“酌量举行”,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民间疾苦。

 

严格稽核 整顿积弊

雍正四年(1727)刘于义任仓场侍郎,这是个肥缺,管理各库从江南运京的漕米。仓吏为了损公自肥,盗买好米,购入筛漏的次米抵额,已成一种积弊。一向清廉自守的仓场侍郎刘于义,下决心加以整顿,从严格出入做起,随时稽核余米定数,不给从中牟利者留下可乘之隙,使多年宿弊为之一清。雍正八年(1730)调吏部侍郎,奉派同刑部侍郎牧可登到山东检查赈灾情况,对贪官污吏决不手软,和按察使唐绥祖一起,参劾了济南知府金允彝袒护邹平知县袁舜裔亏空事,使两人按律受到惩处。

 

实地勘察 因地治河

 

直隶河道总督署在天津东门内大街,自雍正八年(1730)至乾隆十四年(1749),任职河道总督驻此署的有八人,分别是刘于义、沈廷正、徐湛恩、王朝恩、顾琮、定柱、朱藻、刘勷。雍正八年十二月(1731年1月),刘于义首次担任直隶河道总督,这也是刘于义首次到直隶为官。鉴于北运河通漕花销过大,他建议将漕米留在天津,以减少津贴,但给地方官留米耗百分之一作为开支费用。在治河中,他坚持实地勘察,因地制宜,工部侍郎何国宗曾建议青龙湾诸地建鸡心闸十四座,他认为“阻水当停,并请展坝面,使无碍水道”,都被采纳实行。雍正九年任刑部尚书,仍管理直隶河务。

 

 

 
关键词:

地址

地址:
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西路301号

地址

办公室电话:

0312—2066444

地址

旅游服务热线:

0312-2059724

地址

旅游投诉热线:

0312-2016547

Copyright © 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 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冀ICP备08000852号-1  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 保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