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“总督衙署说廉政” 系列5: 将勤补拙唐执玉

“总督衙署说廉政” 系列5: 将勤补拙唐执玉

在保定直隶总督署花木扶疏的三堂院落,正房明柱上悬挂着一幅木制楹联,上写“以俭养廉,将勤补拙”,是清代雍正年间署理直隶总督唐执玉撰写。

楹 

唐执玉(1669—1733)字益功,号蓟门,江苏常州武进县人。他幼年孤贫,家多不幸,十三岁时父亲病故,母亲和兄弟姐妹也离家失散,直到十八岁时才在京师访得,重新团圆。后唐执玉经过发愤苦读,学业大进,十九岁补大兴博士弟子。坎坷的个人经历磨励他重节操、严自律,不苟且,并同情百姓疾苦。

直隶总督唐执玉画像

康熙四十二年(1703),唐执玉中进士,授浙江德清知县。清初沿用明制,赋役按“一条鞭法”,虽将部分丁银摊入田赋之中,但了银并未完全废止,仍须按丁口进行编审。这五年一度的编审册籍常成为贪官污吏巧立名目,任意加派的机会,所派银两多入地方官私囊。唐执玉任德清县知县时,有门下吏于编审时按照惯例向他馈送银两,他严辞拒绝并将该吏治罪。德清盛科第,多巨室,曾经有人触犯法律而藏匿于唐执玉老师家中,唐执玉奉印至老师住所,严正地说:“凡地方官不称职者就应离去。今天我若不能行使权力,也就从此告别。”他的老师只好将犯法者立即交出,县民称颂新令执法如山。为惩治豪强,唐执玉曾召县民于大堂之下,“令有田无粮者自首,有粮无田者除之”,使得县境内“富无隐粮,贫无赔累”,大得民心。他离任时,百姓送行者达数千人。

唐执玉后升工部屯田司主事、户科给事中、累迁鸿胪寺正卿、奉天府府丞、大理寺正卿、太仆寺正卿,擢礼部左侍郎,并曾充任康熙五十四年会试同考官、雍正五年知贡举和武会试总裁官。他在都察院任右都御史时,纠察既不避权贵,也不讦人之私;不趋附势利,也不以小过伤人。

雍正二年(1724),直隶总督成定制,此后在总督遴选上出现了“督抚七八易,皆不称”的现象。唐执玉这清廉勤恳的风范、长处促使雍正帝做出决定。于是雍正七年(1729)六月,当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唐执玉因病重而上疏乞休时,雍正帝不但没有批准,而且下达了让他任署理直隶总督的诏谕。虽然唐执玉再三推辞,雍正帝仍然敦促他迅速莅任所治事。

 

雍正七年(1729)九月二十六日唐执玉给雍正皇帝的奏折

唐执玉上任直督之初,雍正皇帝实行的诸般社会革新已陆续推广开来。他以“厚民生、澄吏治”为己任,洞悉利弊臧否,凡张驰举措,大小缓急,务使各得其所,努力确保这些改革在直隶省落实。他在直督任内革除“寄粮”、“寄庄”积弊,减轻民众负担,治理河流水患颇有做为,不但得到清廷嘉许,也获得了百姓称赞。对于缓和直隶社会矛盾,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起到积极作用。

和其他廉吏总督相比,唐执玉政绩较突出,实心任事,督直以勤、廉著称,博得各方赞誉。从雍正七年唐执玉带病赴任以来,他处理日常政务,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,克尽职守,从无懈怠。雍正九年,西北边事吃紧,朝廷两路用兵,官发帑备军需,各省均有较大动作。唐执玉病中亲自布署调置,做到“事集而民不扰”,亦属难能,平时凡属要务均及时上达,从不延误,若为采纳则必言明“此某属吏建言也。”从不冒功掠美;属下有过则必教诲,教诲不可才予以纠正。他在任内还奉诏开始编修雍正版《畿辅通志》聘请夙儒于保定莲池设馆,从雍正七年至十三年完成,该书较康熙朝《畿辅通志》大为完备,为《大清一统志》编纂提供了素材。

唐执玉曾对人说:“吾才拙,政事不如人。可自励者勤耳,勤必先由俭始”。于是手书楹联“将勤补拙,以俭养廉”悬于治事厅堂之上,以箴言为座右之铭,时时警策自己,以志不忘。雍正皇帝曾多次说他“公勤不懈”,赞他“一切事办理公勤”,说他“凡有奏对,甚属诚敬明悉,朕甚嘉之。”唐执玉好读宋人语录,每取其切于日常用者书之,于是衙署门阑户扉皆宋儒之语。自题总督部院内书斋为“濯漱斋”,取日濯日漱,洁身立品、守正持高之内涵。直隶总督唐执玉以箴言明志,并身体力行,在清代直隶总督中极富特色。

 

应关心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的朋友、关注廉政文化宣传的同志们的要求,满足广大游客和市民深入了解直隶廉政文化的愿望,本馆公众号将每周定期发布“总督衙署说廉政”系列,欢迎海内外朋友们热情互动交流,畅谈廉政文化,同时多提宝贵意见。

 

 

李振龙

关键词:

地址

地址:
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西路301号

地址

办公室电话:

0312—2066444

地址

旅游服务热线:

0312-2059724

地址

旅游投诉热线:

0312-2016547

Copyright © 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 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冀ICP备08000852号-1  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 保定